在新能源汽车的世界里 充电效率 已是车主们 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 常言道 “油车5分钟,电车1小时” 电车的充电效率 一直备受关注 也凸显了 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升级上的挑战 对此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 以其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对用户便利的承诺 与华为数字能源公司合作 研发充电桩专用冷却液 致力于解决电车充电效率问题 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铺平道路
新能源电车快速发展 充电问题亟待解决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不仅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还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正加速带动多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了就业和技术创新,也促进了社会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接受和追求。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充电桩的普及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充电桩的建设和运维问题、电池储能技术的突破、以及供应链的安全问题等。其中,提高充电桩功率、缩减充电时间是我国新能源车创新发展和技术突破的努力方向,也正在成为全球新赛道竞争的关键焦点。
“油车5分钟,电车1小时”,充电效率一直是困扰众多新能源车主的心病。以30KWH的新能源车为例,使用30KW快充桩需要约1个小时充满,如果是家用7KW慢充桩更是需要长达4到6个小时。冗长的充电时间,让很多车主难以忍受。
2020年,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与华为数字能源公司开展了合作,负责为华为全液冷充电桩研发充电桩专用冷却液。 目前,新一代的全液冷充电桩将有望彻底解决“充电难”——通过全液冷技术提供的强效散热,新一代全液冷充电桩已实现高达600KW的充电功率,3分钟即可充满一辆30KWH的车。按照百公里耗电15度计算,全液冷充电桩每秒钟可充电1.1公里,相较于30KW快充桩,充电速度提高了20倍,充电所需时间降低了95%,续航速度完全不逊于油车。能够实现如此高效的快充,全液冷充电桩的独特设计,以及先进的充电桩冷却液功不可没。
然而,600KW可能还不是未来充电桩“超级快充”的极限。最新的GB/T 20234.1-2023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在应用范围中规定直流连接装置额定电压DC1500伏特,额定电流不超过1000安培,意味着600KW可能仅仅是“超级快充”时代的序幕,1500KW快充或将随后到来。届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或将比油车加油更快,带给新能源车主们更好的体验。
为迎接更加高效的液冷充电时代,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和超聚变公司已经开展兆瓦级超级充电桩单相浸没式传热介质的同步开发,该介质已于2023年通过1000安培大电流传热试验,试验结果满足GB/T 20234.3-2023标准要求。
9月3日,珠峰全液冷超充站正式投入商用,标志着中国石化长城长寿命电动汽车恒温液产品在高海拔寒区的应用探索取得了标志性的胜利。 珠峰全液冷超充站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珠穆朗玛国家公园,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光储液冷超充站。该站采用华为超充解决方案,配置有3套主机、4把600kW超充枪和16把250kW快充枪,应用中国石化长寿命电动汽车恒温液新技术。当前,中国石化电动汽车恒温液已经应用在天全、折多山、卡子拉山、理塘、桑堆、拉萨、林芝、罗布林卡、珠峰等318超充绿廊沿线服务区、加油站等22个华为超充场站。珠峰全液冷超充站的正式商用,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在川藏出行补能进入快车道,进一步推动西藏地区新能源汽车普及,对保护珠峰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计划在2024年,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建设10万根以上的液冷超快充充电桩。由于充电桩波及区域范围大,该产品将要经历北方极寒之地与南方极热之地的考验,无疑对充电桩专用冷却液的性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为配合充电桩的需求,充电桩冷却液要在-30~90摄氏度的工况下,10年的使用寿命内,具备良好的非金属材料相容性和金属材料缓蚀性能。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采用低消耗缓蚀功能剂和橡胶调节保护剂方案,基于多年积累的数据建立了产品寿命预测数学模型,通过多因素腐蚀和相容性加速试验验证了该产品能够满足超级充电桩10年的使用寿命,成为华为超级充电桩唯一认证冷却液产品。
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作为行业的引领者,正逐步探索、完善液冷技术,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北京研究院将继续加强与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合作,强化液冷技术转化落地,推动行业技术不断进步。“充电六分钟,畅行两千里”的时代,真的不远了!